——雅江縣貧困鄉村的產業扶貧樣本走筆

雅江日基村新貌。
六月的雅江縣八角樓鄉日基村,藍天白云下,整齊有序的藏式鄉村酒店掩映在青山綠樹之間,成為川藏線318國道的靚麗風景,吸引著游客駐足。
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整潔房、用清潔能源……在雅江許多貧困群眾切身感受到開發扶貧帶來的深刻變化。去年以來,雅江縣立足實際,堅持開發式扶貧,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加大精準扶貧開發力度,讓9140名貧困人口得到實惠,使1245名貧困人口脫貧。
5月26日,“旅游風情集鎮基礎設施建設”等10個項目在日基村集中開工,這標志著當地產城綜合體建設邁入加速推進期。近年來,雅江縣結合“全域旅游”發展的戰略,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和產業特色,按照政府扶持引導,龍頭帶農戶、協會搞服務、科技作先導、綜合搞開發的發展模式,大力實施產業化扶貧,變“輸血”為“造血”,走出一條“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扶貧新路子,為藏區貧困山村發展提供了一個脫貧致富的樣本。
■ 謝臣仁 記者 袁飛 宋志勇 文/圖
“扶”出新思路:“鄉村酒店”興旅游
“以往就靠在地里刨吃,一家人肚兒都整不圓。”44歲的馬路長是日基村建卡扶貧戶,家里7口人,由于地處農區,全靠種土豆玉米和外出打工有點收入,往往入不敷出,寅吃卯糧。
“現在好了,開起了鄉村酒店,收入大大增加了。”馬路長說,“還是路子走得對,才有今天的好光景。”
馬路長說的路子,即雅江縣的變“輸血”模式為“造血”模式,扶貧先扶觀念,扶貧先扶產業的扶貧思路。
雅江縣扶貧移民局副局長楊杰依然記得三年前走進日基村的情景:剛下過一場雨,村里全是土路,車子進不去,一腳踩下去,不是牛屎就是馬糞,村民倚在門框上,眼神中充滿著迷茫和期待。
日基村位于“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國際精品旅游區旅游環線”,地處“環貢嘎山兩小時旅游經濟圈”和“環亞丁兩小時旅游經濟圈”重疊區,是“中國最美景觀大道”國道318線重要節點,這里距雅江縣城18公里,距康定機場70公里,氣候宜人,山清水秀,海拔2700米,屬木雅文化的核心區,有獨具特色的木雅藏寨民居,是雅江縣藏式民居的主要接待點。在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中,雅江縣依托國道318線的區位優勢,打造獨特的通道經濟。這就是地利。
乘著全域旅游的東風,雅江縣明確“一江”(雅礱江)“一線”(318國道線)、“做深過境游、打造目的游”的發展思路,緊緊依托“木雅文化”、雅礱江走婚大峽谷、康巴漢子、中國松茸之鄉“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和國道318線中國最美景觀大道,大力發展旅游。這給日基村帶來了打造成為國道318線“自駕游”中心驛站的“空前利好”。這就是天時。
有了天時地利,急需人和。
雅江縣根據日基村具體情況,決定把開發鄉村酒店作為該村扶貧開發的重要項目,把送錢送糧到戶轉變為送旅游開發項目進村。
“以往總是覺得地處農區,沒有多少松茸蟲草資源,認為老天虧待自己,沒想到是老天看照自己,我們是端著‘金飯碗’叫窮。”日基村村主任仁八斤說。情況一分析,思路一打開,日基村村民豁然開朗。
項目一確定,立刻開展規劃。遵循美麗生態、尊重自然“兩項原則”,強調品位、功能、特色“三個重點”,體現形態、生態、文態、業態“四態理念”,聘請專業公司和專家全程指導,著力把日基村打造川藏線318國道上的“木雅新驛都”,力爭日基鄉村旅游年接待5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300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00元,成為雅江縣旅游接待功能轉移承接點和帶動全縣旅游資源開發的重要引擎。
“扶”出新成效:“菩提花”開富了民
“沒有政府的扶持,我這‘菩提花’就不會‘開了’。”村民布珠正在給自己的“菩提花酒店”裝霓虹燈箱,他說:“要把牌子整亮點。”
51歲的布珠是建卡扶貧戶,他沒想到自己的鄉村酒店“這么快就建好了。”
縣扶貧立足“實”、“快”,把鄉村酒店項目首先實施于扶貧對象。
建立高效推進機制,組建工作組,采取蹲點駐守、同吃同住等方式,妥善解決推進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及時疏解群眾思想顧慮和政策疑問。
在建設初期,縣委、政府對扶貧戶進行貼息貸款扶持,農戶可從信用聯社貸款10萬元,分三年還清本息,三年內所產生的利息,由農戶承擔50%,政府承擔50%;在建設過程中,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和“358”的模式激勵資助,即:完成設計方案70%、80%和100%的農戶,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和8萬元的獎勵。同時投入230余萬元,建成國道318沿線27個旅游標示牌、2個大型旅游廣告牌,安裝設計13戶鄉村酒店、24戶騎友驛站的旅游入戶標牌,使用藏漢雙語規范沿途的標示標牌;投入160萬元,建成4個旅游廁所、2個觀景臺;投入60余萬元,修繕國道318沿線兩側田邊圍墻圍欄4600余立方米,投入220萬元,統一規范店招店牌。投入1000余萬元,建成600平方米文化廣場、入戶道路及垃圾收集點等配套設施,實現寬帶網絡全覆蓋;完成107戶庭院院落建設和院壩整治美化、綠化及硬化;完成13戶736米片石花池及17個門柱建設;實施3929米圍墻、花臺和64米木柵欄建設。
蓄之既久,其發必速。
2014年國慶長假,以扶貧戶為主的13家日基鄉村旅游酒店試運營,大假期間吸引游客6500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6.32萬元,戶均增收10000元左右。
51歲的扶貧戶馬金貴的“康珠鄉村酒店”有24個床位,去年國慶收入8000元,今年春節又有兩三千元進賬。“生意不錯,收入增加了,村子變了,人也變了。”
特色產業見成效,經濟收入的增加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提升,2014年,日基村創建為全國精神文明村。
“扶”出新希望:“木雅新驛都”成品牌
“上菜時,要以手托盤,不要把手指接觸盤面,以免與菜肴接觸……”6月22日,在日基村近波鄉村酒店,40余名村民接受了雅江縣扶貧移民局和雅江縣農辦舉辦的酒店禮儀服務培訓。
現在該村鄉村酒店建設已經不再只是“弄干凈、搞整齊”的“清潔型”要求,更高的要求則是必須做到“有文化、出品味”的“品牌型”酒店。
在功能布局上,打造別墅式風格,對公共區域和每個院落進行改造,擴大綠化面積,強化視覺效果;在外觀設計上,根據藏族傳統的建筑風格,提升風貌改造,從外觀上體現原滋原味的本土特色;在色調搭配上,采用藏族偏愛的暖色調和古典色加以渲染,融合現代與民族特色;在室內裝修上,使用精美的藏式地毯、銅器、陶制品等傳統藏式器皿裝飾,采用唐卡、藏族題材油畫等元素點綴,并適當差異化裝修,以體現自然隨性舒適,讓游客透過每一個家庭感受到濃郁的藏寨風情。
克服急功近利,消除單打獨斗,組建協會組織。研究制定協會的章程、工作職責、運行模式,并通過民主決議的方式,成立了日基村鄉村酒店專合組織,根據鄉村酒店的星級進行統一定價統一銷售,打造誠信市場,避免無序和惡性競爭。
搭建營銷平臺。打造統一的營銷平臺,在縣政府門戶網站、雅江宣傳網、雅江文化旅游網等信息平臺發布消息,聯絡省內外旅行社進行營銷,并通過協會組織農戶參加旅交會,擴展現代開放的銷售平臺。
構建培訓機制。加強鄉村旅游酒店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從鄉村旅游發展所需的各類知識、技能培訓出發,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文明舉止。
由于鄉村酒店的建設成效明顯,吸引了外資進入開發,四川川野集團將投資22.5億開發建設日基產城綜合體,目前一期項目完成投資1300萬元。日基村將按照農旅結合、產城一體原則,在打造“木雅新驛都”的同時,打造成野生食用菌開發觀光農業村寨、雅礱江高山峽谷木雅文化民俗體驗區。這無疑又對鄉村酒店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富有民族特色的餐廳、別具一格的咖啡廳、功能齊全的茶樓,大家參觀著鄉村酒店“佼佼者”——圣地鄉村酒店,好好地“補課”,竊竊私語,探討著怎樣改進自己的酒店。
雕塑栩栩如生、草坪碧翠欲滴、布局寬闊實用,為大家介紹著日基村新建的木雅廣場,仁八斤告訴記者,包括33戶扶貧戶在內,明年全村75戶將全部建成鄉村酒店。同時,縣上還在該村實施蔬菜種植、畜牧飼養扶貧項目。“到時,客人跳著鍋莊,烤著純天然的牛羊肉,吃著生態蔬菜,住著別墅酒店,那才叫巴適喲!”
接受培訓的村民扎西翁姆看得很認真,她說:“我被列入了第二批鄉村酒店扶貧項目,現在認真學,以后才辦得好。”
日基鄉村酒店扶貧項目的成功為雅江縣扶貧提供了了個可供學習的樣本,雅江縣將在全縣推廣“日基樣本”318國道沿線大力實施鄉村酒店扶貧項目,不久的將來,“日基式”鄉村酒店將成為川藏線的靚麗風景,雅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木雅新驛都”。
使命在召喚,夢想在延伸。相信雅江扶貧將扶出川藏線上“新驛都”,扶出雅江群眾新希望,扶出新型鄉村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