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4月26日
——我州紀念愛國衛生運動65周年紀實

改造前的康定溜溜城。
改造后的康定溜溜城。

州政府副州長何飚主持召開全州重傳暨愛國衛生工作會議。
甘孜縣開展健康教育。
清理牛皮癬。
康定污水處理廠。
干部職工打掃環境衛生責任區域。
■本版文圖均由州衛計委提供
今年是愛國衛生運動開展65周年。65年前,偉大領袖毛主席向全國人民發起了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號召,全州廣大干部群眾積極響應,在高原藏區廣泛、深入、持久開展愛國衛生運動。65年來,我州著力推進社會衛生綜合治理,創造有利于健康的社會和政策環境,逐步形成了“健康融于所有公共政策”的工作格局。
回顧歷史
上世紀50-60年代,我州愛國衛生運動機構基本建立,處于體系建設期。1950年8月,西康省藏族自治區衛生委員會正式成立;1952年8月改組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區衛生防疫委員會;1953年將原西康省衛生防疫委員會改為西康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1955年,西康省與四川省合并,西康藏族自治區愛衛會正式更名為四川省甘孜州愛衛會;1960年4月,州委成立除害滅病領導小組,州除害滅病辦公室與州愛衛辦合署辦公,工作任務以除害滅病為主。
上世紀70-90年代,我州愛國衛生得到高度重視,進入事業上升期。1978年4月,按中央和省的要求,州愛衛會正式恢復成立,州委書記擔任愛衛會主任;各縣先后恢復和成立愛衛會,并設立辦公室,配備專職辦事人員。20世紀80年代,重點開展了“五講四美”活動;20世紀90年代,重點開展了衛生大檢查、除“四害”活動。
砥礪前行
進入新世紀,我州愛國衛生運動內涵不斷豐富,邁進高速發展時期。全州愛國衛生運動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堅定為經濟建設服務、為預防和控制疾病服務的思想,組織動員群眾整治環境、移風易俗,消四害、除陋習,不斷完善和豐富內涵,將活動上升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重點開展了“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和衛生創建活動,為控制以包蟲病為主的重大傳染性疾病流行發揮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全州累計創建國家衛生縣城2個,省級衛生縣城5個,國家衛生鄉鎮2個,省級衛生鄉鎮74個,省級衛生村357個,省級衛生單位2個。在城市,我們圍繞創建衛生城市、縣城工作,加強衛生監督與管理,綜合整治臟、亂、差現象,城市衛生水平大幅提升。2016年,稻城、九龍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實現國家級衛生縣城創建“零”突破;康定、鄉城、甘孜、巴塘、爐霍5縣(市)先后成功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在鄉村,積極開展以除陋習、樹新風為重點,以改水改廁和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引導廣大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鄉城縣青德鄉、海螺溝磨西鎮成功創建國家衛生鄉鎮;2016年新創省級衛生鄉鎮 39個,省級衛生村156個;衛生廁所普及率達59.92%,人均期望壽命達73.8歲,健康水平大幅提高。
組織管理有保障。成立了以州政府主要領導為主任,重要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為副主任,33個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甘孜州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并下設愛衛辦處理日常事務。各縣(市)及時調整愛衛會成員,均成由縣(市)長親自掛帥,分管縣(市)長具體抓愛衛工作,確保了工作有力推進。州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印發甘孜州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實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定期召開工作會議、不定期召開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將愛國衛生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為愛國衛生運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對口支援補短板。針對全州各類人才隊伍量少質弱的現狀,在省愛衛辦的關心支持下,協調宜賓、成都兩市愛衛辦先后在州內開展對口支援,通過業務培訓、現場指導和模擬考核等方式,提升了愛國衛生運動業務工作能力,解決了無人做事、不會做事的囧境,全州的愛衛工作能力大幅提升。
宣傳輿論造氛圍。充分發揮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組織群眾工作優勢,推進愛國衛生工作向基層延伸。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進社區、進農牧區、進學校、進單位、進市場、進景區、進寺廟等活動,形成專群結合、群防群控、促進健康的社會大衛生綜合治理格局。結合本地實際,廣泛開展具有民族特色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自創學生“洗手操”和《包蟲病防治之歌》,成為全國包蟲病防治“石渠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衛生創建新突破。九龍縣、稻城縣順利通過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各環節驗收,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鄉城縣青德鎮、海螺溝磨西鎮成功創建國家級衛生鄉鎮,實現國家級衛生創建“0”突破。全州各縣(市)共創建省級衛生縣城5個,省級衛生鄉鎮74個,省級衛生村357個,省級衛生單位2個。2016年,我州榮獲“全省愛國衛生工作先進地區”稱號。
改革創新出成果。在海螺溝開展了以“小廁所、大革命”為主題的旅游廁所試點工作,探索出“技術革命補短板、風貌革命展形象、管理革命提效能、文化革命樹典范”的“四大革命”模式,入圍中國旅游廁所革命先鋒前3強和中國廁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區,《走近科學》欄目攝制的《冰川上的廁所革命》節目在CCTV-10科教頻道播出,全面介紹了海螺溝景區如何解決如廁難,特別是創造性地解決了高山高寒地區旅游廁所防凍、保溫等問題。圍繞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定位,與全域旅游有機結合,啟動景區、城鎮、農村和旅游沿線啟動“垃圾銀行”建設,引導城鄉居民和游客“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目前,全州景區已建設一個“垃圾銀行”總行和六個分行。
綜合治理見實效。一是不斷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改善城市設施條件和環境,提升城市形象,以縣(市)為單位開展風貌打造,基本形成了具有高原藏區特色、一縣一風貌的格局。二是各縣(市)對城區出入口、城中村、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建筑工地、藏房區及“五小”行業等重點區域和重點部位實施聯合執法,專項治理。三是全面整治亂搭亂建,對擅自占用城市空地、綠化用地、公共用地亂搭亂建影響城市容貌亂象進行專項治理。
展望未來
2017年,全州愛國衛生運動將堅定不移的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緊緊圍繞我州城鄉提升和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以提高群眾健康水平為目標,繼承和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為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作出積極貢獻。
抓宣傳輿論,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繼續深入開展“七進”活動,充分利用各類宣傳載體,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識宣傳,引導群眾形成主動參與愛國衛生運動的良好風氣。在主流媒體開設愛國衛生專欄,宣傳有關政策和健康知識,反映愛國衛生工作動態,不斷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衛生狀況滿意度。2017年,100%的縣(市)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到2020年,全州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5歲。
抓改革創新,擴展豐富活動的內涵。著力服務于全域旅游、精準脫貧、城鄉提升和全面建設小康,積極探索具有高原藏區特色的愛國衛生運動內涵,促進群眾養成人人講衛生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深化對口支援,對每個新創縣城(鄉鎮)分別確定 1 名專家負責日常技術支持,每年現場指導、技術培訓不少于 2 次,交流學習不少于 1 次,不斷提升豐富愛國衛生活動方式方法的能力。結合包蟲病綜合防治,認真開展衛生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探索民族地區衛生村鎮建設模式,培養農牧區群眾健康文明生活方式。2017年,完成65%村莊的綜合整治、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60%。到2020年,完成80%村莊的綜合整治、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70%。
抓示范引領,鞏固提升創建的成果。強化成功創建地區的精細化管理,積極開展健康村鎮建設,豐富創建內涵,升級創建檔次,不斷提升群眾健康水平。不斷鞏固和推進衛生創建成果,在有條件的縣(市)啟動健康社區、健康鄉村、健康學校、健康醫院、健康街道等“健康細胞”建設試點,并及時總結試點地區適宜的工作模式并在同類地區宣傳推廣,不斷擴大試點范圍,推廣試點經驗。2017年,瀘定、白玉、理塘3縣積極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爐霍縣宜木鄉、丹巴縣聶呷鄉積極創建國家衛生鄉鎮,各縣(市)加快推進省級衛生鄉鎮、省級衛生村和省級衛生單位創建工作。省級衛生縣城覆蓋率提高到55%;省級衛生鄉鎮、省級衛生村覆蓋率分別提高到15%、10%;到2020年,省級衛生縣城覆蓋率提高到80%,省級衛生鄉鎮、衛生村覆蓋率提高到30%、25%;國家衛生鄉鎮(縣城)比例提高到5%以上。
第29個愛國衛生月 回望為了人民健康的65年
背景資料
今年是愛國衛生運動開展65周年,4月是第29個愛國衛生月。值此契機,本報記者帶你回眸愛國衛生運動走過的65年。
1933年
毛澤東同志在《長岡鄉調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蘇區中一大仇敵,因為它減弱我們的力量。如長岡鄉一樣,發動廣大群眾的衛生運動,減少疾病以至消滅疾病,是每個蘇維埃的責任?!?/span>
陜甘寧邊區政府把開展群眾衛生運動列為施政綱領,1941年成立了防疫委員會,開展以滅蠅、滅鼠,防止鼠疫、霍亂為中心的軍民衛生運動。
1949年10月27日
由于我國察北地區鼠疫流行,政務院為加強對衛生防疫工作的領導,成立了由董必武任主任的中央防疫委員會。
1952年3月
為粉碎抗美援朝戰爭中敵人的細菌戰,政務院決定重新組建中央防疫委員會。
1952年12月
中央防疫委員會更名為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1956年
中共中央把“除四害、講衛生”列入《1956—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
1960年
黨中央在《關于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以衛生為光榮,以不衛生為恥辱”的口號。
1966年—1976年
農村愛國衛生運動以“兩管五改”為重點:管水、管糞,改水井、改廁所、改畜圈、改爐灶、改造環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愛國衛生運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1978年4月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恢復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
1981年2月
中央愛衛會與全國總工會、團中央、全國婦聯等9部門聯合發出倡儀,開展以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為主要內容“五講四美”文明禮貌活動。
1988年
國務院決定將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更名為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1989年3月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愛國衛生工作的決定》,將每年4月定為全國愛國衛生月。
20世紀90年代
全國愛衛會組織開展了衛生大檢查、創建衛生城市、衛生窗口單位、工業企業衛生先進單位、除“四害”達標等一系列活動,持續在農村開展改水改廁工作,在城鄉廣泛開展健康教育。
2003年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治“非典”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要求,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聯合開展了“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活動。
2007年10月
黨的十七大強調“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出“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
2009年3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將農村環境衛生與環境污染治理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推動衛生城市和文明村鎮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衛生環境”。
2012年10月
黨的十八大提出“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人民身心健康”。
2014年12月
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意見》。
2015年1月
國務院召開全國愛國衛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劉延東副總理就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