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4月18日

巴塘縣通村路。(巴塘交通運輸局供圖)
■本網記者 陳斌
路、樹、藏房、牦牛構成了巴塘縣美麗的鄉村圖景。4月15日,記者來到巴塘縣中咱鎮波浪村,一條剛修好的水泥路映入眼簾,沿路順勢而上,走進這個美麗的村莊,總會聽到村民們聊著別樣的幸福:“路通了、農產品不愁銷路、收入連年增加 、日子越過越好”。村民們感受變化最大、得到實惠最多的,莫過于出行條件的大力改善。一條條通鄉暢村的硬化道路,不僅成為方便群眾出行的“便民路”,更成為農村和農民發展生產的“民生路”。
“其它村都通了水泥路,我總盼望著水泥路能夠通到自家門口;如今夢想變成現實了,我心里有說不出來的高興。”望著村外這條4.5米寬的水泥路,波浪村村民扎西澤仁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波浪村位于巴塘、得榮兩縣交界處,由于該村地處大山深處,道路崎嶇不平、狹窄陡峭,過去村民們出售農產品、購買生活必需品靠人背畜馱,上趟縣城來去大半天。不便的交通嚴重影響著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和脫貧致富。
“這里以前是條黃泥巴路,道路狹窄,彎多坡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說起村里以前的路況,扎西澤仁感觸頗深,那時他家種了些土豆,因為路不好,每到土豆上市時,全靠人背馬馱把土豆運送到城里,不僅人畜疲憊,而且不能把土豆及時賣出去。
交通不便、土地貧瘠是導致貧困村致貧的主要原因。2014年,波浪村兩委班子從村民最關心、最迫切的工作抓起,集中力量實施道路硬化,著力打通全村交通主動脈;同時,該村還大力推進聯戶路建設,進一步掃除了發展農業產業的交通障礙。
一條路,既能興旺一個產業,又能致富一方百姓。隨著波浪村基礎設施的逐步改善,村民們爭先發展致富產業。“村民們轉變思想觀念,調整產業結構,在種植傳統農作物的同時,探索大蒜種植,積極拓寬大家的增收致富渠道。”該村村支書站堆甲措認為,這條路不僅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更增加了當地老百姓增收的積極性,為老百姓打通了致富的“坦途”。
作為剛摘帽的貧困村,村民們的致富信心來自哪里?一旁的扎西澤仁向記者算起了細賬:“自家兒子跑運輸,每年能掙得10余萬,他和老伴種了些大蒜、土豆,又能獲得一筆收入……照這樣計算,我們村致富的路子越來越寬、脫貧不返貧的希望越來越大。
一條條新建的農村公路,見證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期盼和愿望,更飽含了全縣上下重視農村公路建設、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情懷。2014年初,在巴塘縣委、縣政府及縣交通運輸局的大力支持下,波浪村拉開了通村公路建設的序幕。
“群眾義務投工投勞,義無反顧地支持家門口公路建設,讓我們始料未及。”縣交通運輸局的次仁擁忠告訴記者,這幾年,巴塘縣委、縣政府從發展經濟、關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出發,制定了一系列農村公路發展、建設規劃和措施。今年,全縣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充分發動群眾,采取村民“以工代賑、一事一議”“社會總承包”等方式,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同時,我們成立了通村公路工程領導小組、質量監督小組、安全生產監督小組,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倒排工程工期,確定工程建設方式,細化工程建設標準,對鄉村公路的排水設施、擋防設施、會車道實施改造,確保建成合格工程、安全工程。
據了解,近兩年,巴塘縣交通運輸局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方式,齊抓共管、合力攻堅、整體推進交通先行。截止目前,全縣已順利完成了8個摘帽脫貧村通暢公路建設任務,現正有序推進另8個摘帽脫貧村通暢公路建設。同時,將在今年投資完成昌波河口至中心絨鄉、中心絨鄉至地巫鄉通鄉公路續建任務,建設完成部分行政村通村硬化路建設任務。同時加大力度,積極配合國道215線建設。
“鄉村公路建設是交通工作的基礎,我們將嚴把質量關, 把鄉村公路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同步,最大限度發揮鄉村公路的整體效益。確保每一條道路建成‘致富路’、‘民心路’。”談及今年的鄉村公路建設,次仁擁忠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