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7月05日
本網訊(見習記者 楊財婷)為進一步做好全州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防治工作,日前,州地質災害和防汛安全隱患排查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甘孜州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主要工作內容包括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全面排查、全面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防災措施、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災避險知識宣傳培訓等。
《方案》指出,我州要在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和省國土資源廳的大力支持下,立足群眾普查與專業技術單位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借助遙感解譯、無人機遙測、三維激光掃描等先進調查手段,開展全域地質災害隱患應急排查,進一步摸清家底,全面掌控地質災害隱患,前移防治關口,實現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方案》要求,我州各縣(市)人民政府、海管局要結合本地實際,科學制定排查工作方案,明確排查內容、排查重點、排查方式和方法以及責任主體和責任人,州級相關部門和行業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有關要求,積極加強與省級相關部門的對接匯報和縣級相關部門的溝通指導,確保排查工作的有序有力推進;要創新工作方式,消除死角盲區。充分依靠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地勘單位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設備優勢,充分調動基層廣大干部群眾識災報災避災的積極性,采取群專結合、人技結合、點面結合等方式,借助新技術和新方法,全面摸排災害隱患,科學評估災害風險,逐點登記造冊,逐一落實處置措施,確保工作不留盲區、不留死角;要及時公開隱患信息,確保排查實效。對新發現的災害隱患點或有變形的已有災害隱患點,要通過各種方式第一時間告知防災責任主體和所有受威脅人員,同時做好科學引導,制定、細化和完善防災預案,逐一落實監測責任人和監測員,建立警示標識標牌。對變形明顯、險情緊迫的災害隱患點,應在第一時間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避讓;要邊查邊整治,分類推進實施。對排查出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逐一登記造冊,建立臺帳,認真分析災害規模、危害等級、發育發展趨勢、誘發因素,提出防災措施建議意見,并在四川省地質環境管理信息系統中進行動態管理;對風險較大的隱患點,及時采取有力措施進行整治。要強化排查單位責任意識,確保排查成果質量,督促排查單位牢固樹立群眾生命安全至上的責任意識,充分發揮專業特長,認真研判災害發展趨勢,科學制定防災對策,層層壓實責任,確保排查質量。
《方案》強調,此次排查工作自7月1日起,排查工作周期為一個月。此次排查工作對全州18個縣(市)及海螺溝景區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包括:水務、交通、住房建設、旅游、教育、電力等行業涉及的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過程中,排查單位應按照“一日一移交”的原則,及時將當天的排查結果移交當地縣、鄉人民政府,當天及時更新“地質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為各級政府及時科學高效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