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2017年06月23日
●支持老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申報納入耕地占補平衡全國統籌試點區域
●在嘉陵江干流及重要支流交界斷面的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間實行水環境橫向生態補償
●研究建立省內發達市、縣以及省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與老區貧困縣結對幫扶的工作機制
●對老區39.6萬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有計劃地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未來幾年,在我省川陜革命老區內的37個縣,縣縣都力爭設立一家村鎮銀行,并加快推進老區5市的農村商業銀行組建,支持老區經濟發展。這是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的。
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規劃范圍以原川陜蘇區為核心,包括 68 個縣(市、區),總面積 15.7 萬平方公里,四川省境內包括巴中、廣元、達州、南充、綿陽等五個市及下屬37個縣(市、區)。提出努力把川陜革命老區建設成為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協同推進的示范區,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通道,清潔能源、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紅色文化傳承區,生態旅游目的地,以及秦巴山生態文明先行先試區。
不久前召開的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推進綜合改革試驗,發揮生態優勢、資源優勢、紅色文化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提升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水平。
基于上述背景,《方案》明確了四川省川陜革命老區的發展目標,鎖定七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并明確將提供財稅、金融、投資、土地、資源開發、生態補償、幫扶、干部人才等八個方面的政策支持。
土地政策方面,支持老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申報納入耕地占補平衡全國統籌試點區域。支持老區符合條件的縣(市、區)將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域范圍內流轉使用。對不具備開展增減掛鉤條件的,優先安排搬遷安置所需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
投資政策方面,中央和省在老區貧困地區安排的重大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以下(含縣)以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市地級配套資金。
生態補償政策方面,在嘉陵江干流及重要支流交界斷面的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間實行水環境橫向生態補償。在老區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
幫扶政策方面,將研究建立省內發達市、縣以及省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與老區貧困縣結對幫扶的工作機制。
《方案》鎖定的七項主要任務包括,破解基礎設施瓶頸制約、構建特色優勢產業體系、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等。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加快川陜、川渝之間的鐵路快速通道建設,規劃研究西安—重慶高速鐵路等出川鐵路新通道,研究建設區域內支線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將開工建設南充過境高速北段、南充至潼南、綿陽經蒼溪至巴中、廣元至平武等高速公路項目。規劃研究平昌—宣漢—開州、城口—宣漢—大竹—鄰水等高速公路;將建成巴中恩陽機場,遷建達州機場,改擴建南充高坪機場,加快推進閬中機場續建、廣元盤龍機場改擴建和綿陽南郊機場改擴建。
構建特色優勢產業體系方面,老區將圍繞軍民融合、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電子商務等14個領域和行業進行發展培育,比如對電子商務,五市將依托本土川絲、川茶、農副產品等優勢產業,培育一批本土電商平臺。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將對老區39.6萬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有計劃地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著力培育和扶持搬遷群眾后續產業發展,加快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土地調整、戶口遷移、子女就學、社會保障等相關配套政策。(張舒 記者 梁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