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4月25日
建好“輻射環” 搭好“產銷環”

培訓會現場。
本網訊(何曉紅 本網記者 張濤)為加快建設“生態型經濟強縣”步伐,進一步促進道孚縣農牧產業提檔升級,更好地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取得實效。2018年,道孚縣將采取“四連環”,提速農畜特色產業發展,年底預計實現全縣21個鄉鎮37個貧困村,2164戶10434人受益增收,其中貧困戶624戶2958人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建好“輻射環”,擴大農牧產業種養殖規模。按照“一區兩帶三園”規劃布局,以G350沿線為重點、輻射帶動鮮水河大峽谷、玉科片區等支系,全面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加大實施G350百公里休閑觀光特色生態農業產業帶、鮮水河流域特色生態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帶及三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年內計劃種植2.2萬畝的油菜花種植、300畝道孚大蔥、4312畝紫皮馬鈴薯、1.27萬畝黑青稞、9355畝中藏材、106.9萬棒生態段木黑木耳,打造20公里的桃花山谷、養殖10000頭家禽牲畜。
打好“品牌環”,加快農牧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充分利用“道孚大蔥”國家地理標志性商標特色知名名片,做好甲斯孔鮮峽黑木耳、康巴渠德牦牛奶制品、牦牛肉制品SC認證,綠源蜂產品、食用菌、藏香豬等有機認證,加強道孚菜籽油、紫皮馬鈴薯、黑青稞等特色產品品牌建設及“三品一標”認證,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知名度。
搭好“產銷環”,推行“產成銷”一體化落地。繼續積極引進如潤康、志華等具有示范帶動性的企業,培育和壯大康巴渠德、麻孜鄉互助脫貧專業合社等縣內企業或鄉村合作社,完善“直營+電商”平臺和“公司+農戶+基地”的產業鏈條,簽訂道孚縣與8家省級幫扶部門已達成的長期供貨協議,確保從2018年起將道孚大蔥、菜籽油、紫皮馬鈴薯、黑木耳、黑青稞面包等幾類農特產品引入四川師范學院、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四川華新職業學院等需求量大的幫扶部門及郫都區永輝超市等供求穩定的市場,實現“產成銷”一體化建設。
強化“科技環”,推廣科學種養提效益。以“請進來、走出來、送上門”的方式推廣科學種養技術,每季度或邀請省、州農畜專家、技術人員到縣入村開展培訓;或組織干部、群眾、種養大戶外出參觀學習,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并統籌“農牧民夜校”、“駐村農技員”、“農技小分隊”力量在每村建立一個農民技術培訓班,進入田間地頭開展手把手農技培訓。